全国免费咨询

13969074155

一闪而过的“彗星”二战中纳粹的“黑科技”Me-163火箭截击机?

来源:火狐直播平台最新版 发布时间:2024-08-01 07:38:03 众所周知,空军作为一支高科技军种,从出现就能扭转战争的局势,对战争的胜利将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

  众所周知,空军作为一支高科技军种,从出现就能扭转战争的局势,对战争的胜利将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空中当中,轰炸机作为一支非常古老的机型,还是空军当中一支重要的进攻型力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到现在一直备受大国的青睐。要说起轰炸机的发展史,肯定是在二战期间。在二战期间随着战争的需求,航程远、载弹量大的轰炸机被研制了出来。比如当时的B-17四发重型轰炸机等。

  二战前期,当时就已经有很多轰炸机参加了战争。作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军事实力尤其强劲,研发的武器装备在各军种当中都处于领头羊。就比如在轰炸机上,德国空军也有几款拿得出手的轰炸机,不过都不是四发重型轰炸机。而德国空军一方面在研制轰炸机,另一方面在研制导弹、发展拦截机,以此来加强自身国家的防空网。而德国更是在二战期间研制了一款火箭动力截击机,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火箭动力截击机,这款火箭动力截击机就是大名鼎鼎的Me-163“彗星”火箭截击机。

  要说起Me-163“彗星”火箭截击机呢,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由梅塞施密特公司研制的,因为其编号的开头是Me。其实真正的研制这款这款截击机的不是梅塞施密特公司,梅塞施密特公司不过为其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也能说没有梅塞施密特公司就无法研制出来Me-163“彗星”火箭截击机。其实线“彗星”火箭截击机的则是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FS),而这个滑翔机研究所(DFS)领导研制Me-163“彗星”火箭截击机的人则是亚历山大·利皮施。

  后来随着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上台之后,大力的整军备战,命令飞机制造商研发轰炸机、战斗机等。这样一个时间段,各种滑翔机研究组织被合并,成为了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FS)。而亚历山大·利皮施加入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FS)之后,立即开始继续研制无尾翼布局的飞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36年,德国航空部为了验证高空高速试验机计划,简称X计划,德国航空部就订购了一架亚历山大·利皮施无尾翼飞机,将搭配火箭发动机,以此来验证高速试验机计划。

  德国航空部与亚历山大·利皮施签订了一架无尾翼飞机的合同之后,并且赋予了DFS-39的编号,计划采用赫尔穆斯·瓦特设计的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当时来说,火箭发动机技术是非常的不成熟,虽然用赫尔穆斯·瓦特已经正在测试火箭发动机,但由于火箭发动机迟迟没有生产的缘故,DFS-39只能改成了传统动力的滑翔试验机。由于无尾翼飞机是靠着主翼上的副翼来控制机身以及仰俯的稳定性,在测试中发现飞机的稳定性非常的差劲。未解决该方案,亚历山大·利皮施就在DFS-39两端的主翼各加装一个控制面,从而让DFS-39的稳定性提升。

  德国展开高速试验机计划之后,该项目保密措施做得非常的好,从建造DFS-39整机一开始,就采用了零件分离制造的方法,机身与零件分开制造,然后拿到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FS)进行组装。虽然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FS)只是一个研究机构,并只有少数的技术,绝对没能力组装起来DFS-39。因此DFS-39在建造方面非常的拖延,以至于到1938年年底DFS-39还没能完成。

  为了能够让该项目顺利的进展下去,亚历山大·利皮施带领他的设计小组来到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奥斯堡工厂,与梅塞施密特公司做合作,以此来完成DFS-39。由于德国航空部队该项目非常的重视,亚历山大·利皮施与自己的设计小组又开始对DFS-39进行了改进。在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帮助下,亚历山大·利皮施终于成功将DFS-39给建造了出来,经过改进之后的DFS-39也更换了项目编号,将其命名为DFS-194。

  其实与DFS-39方案同时进展的还有亨克尔公司的He-176方案,该方案是德国的第一架火箭动力的飞机,也装备使用了瓦尔特企业来提供的RⅠ-203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据悉这台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才300公斤,该机进行过测试之后,每小时最高的速度才达到了400千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中传统动力的战机Me109战机每小时最大的推力就已达到了755千米,而He-176反映出来的数据让德国航空部提不起兴趣。

  其在实He-176在测试当中反映出来的数据还是因为火箭动力发动机的原因,第一就是火箭发动机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RⅠ-203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较小,因此最大飞行速度才那么的地。其二火箭发动机的续航能力不强,起飞没多久,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就已经用完。第三个就是He-176的气动布局还是沿用传统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火箭发动机对机身的影响。因此,德国航空部就将He-176方案给淘汰掉了,只剩下DFS-194。

  由于梅塞施密特公司为提供了场地、资金等,亚历山大·利皮施才能将DFS-194给建造出来。前期的线则是采用了传统动力,并没用火箭发动机。与梅塞施密特公司合作之后,为了装备上火箭发动机,将该机的垂尾进行了增大,并且取消掉了下折翼尖,将机翼设计成平直形状,为避免飞机失速后进入螺旋状态,在该机的主翼前端有一道固定的左缝翼。在动力方面打算使用瓦尔特公司提供的RⅠ-203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原本就是空中截击机,Me-163在翼根处安装一门30毫米机炮,30毫米的机炮可以在空中重创B-17轰炸机。

  由于瓦尔特公司提供的RⅠ-203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每台功率为300公斤,因此试验机在测试当中的每小时飞行速度达到了570千米,除此之外,该机反映出来的优异性能让德国航空部特别高兴。因此,德国航空部立即就签订了原型机的合同,并且将DFS-194从新命名为Me-163截击机。收到原型机的订单之后,梅塞施密特公司立即就开始建造原型机,基本上与设计的具体方案不变,只不是火箭发动机换装了RⅡ-203B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了750公斤。

  首架原型机终于在1941年建造完毕,并且在1941年的春天进行了测试,由于火箭发动机迟迟没有到的缘故,只能一直在测试滑翔试验。随着发动机交付之后,其中第一架V-1原型机每小时最大飞行速度更是达到了855千米。与V-1原型机同时出厂的还有V-4,V-4原型机在测试期间的表现更是让人大吃一惊。V-4原型机在一架BF-110飞机拖到上空切断缆索之后,V4原型机猛然加速,速度不断的飙升,一直达到了1004公里,速度达到了0.84马赫,在二战期间这个速度可谓是非常的快。

  正是因为V-4原型机的表现,让德国航空部格外的重视,后来又建造了几架原型机进行不停的测试,主要是进行换装发动机,后来在测试当中速度虽然没有V-4原型机的速度快,但是也达到了0.8马赫。后来换装RⅡ-211发动机之后,又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过到最后都解决了。随着盟军开始对德国本土进行轰炸,德国航空需要大量的截击机,因此Me-163截击机开始量产。在1944年Me-163截击机终于服役了,德国空军立即就让Me-163截击机参加了战斗。

  Me-163截击机服役之后,其速度是非常的快,盟军的各种飞机都是无法追赶上的。原本以为Me-163截击机可以凭借着速度上的优势在战场发挥出亮眼的表现,然而结果却是非常的惨淡,Me-163截击机参加战争之后,取得的战果更是少得可怜。前期Me-163截击机凭借着速度的优势,突破了盟军的P-51战机防空网,从而击落了一架B-17轰炸机。在当时Me-163截击机凭借着速度的优势给盟军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一定的震慑。

  在战争后期,也就是1944年的时候,随着Me-163截击机大批量的交付,在1944年9月11日,6架Me-163B在拦截盟军的轰炸机编队当中,一共击落了3架B-17轰炸机,从此之后Me-163截击机再也没有击落过盟军的轰炸机。其实Me-163截击机在战场上表现糟糕的原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其一,与Me-163截击机的攻击方式是不可取的。由于该机速度非常的快,飞到盟军上面后以俯冲的方式攻击盟军,飞行员就没有时间来瞄准盟军的轰炸机。其二就是Me-163截击机的燃料非常的少,航程比较短,无法对盟军的轰炸机进行长时间拦截,因此Me-163截击机燃料燃烧完之后只能以滑翔的方式返回基地。

  纵观Me-163截击机,该截击机可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火箭动力战机,同时也是唯一一款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火箭动力战机。该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生产了370架,却很少有Me-163截击机参加二战,到最后Me-163截击机也没能扭转德国战败的局面。德国战败之后,大量还未投入战斗使用的Me-163截击机被美苏两国得到运回本国。

  总体来说,Me-163截击机在二战期间可谓是一款非常先进的飞机,虽然没改变德国战败的解决,但是却为以后的喷气式飞机、火箭、导弹等武器装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机的命运虽然是短暂的,如同它的名字“彗星”一闪而过,但是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注定是很重要的,毕竟他是火箭技术领域的鼻祖之一。

热门产品